金融市場組成:初級/次級市場、Buy/Sell-Side 做甚麼

了解金融投資交易產業面,得先從金融商品市場的產生娓娓道來。

金融商品初級市場 Primary markets

金融商品發行市場,國家發行國債、貨幣,企業如台積電、統一等則會委託金融機構輔導發行股票或公司債等。協助發行的券商或銀行,除了必須檢視企業財務狀況負起擔保責任,也會協助找尋投資者,賺取銷售佣金,意即所謂的【承銷】業務 Underwriting。


金融商品次級市場 Secondary market

一般投資人買賣金融商品的市場,買方向市場上其他賣方或經紀商而非發行者購買金融商品。

1. Sell side
多數的投資銀行都扮演了經銷商(Dealer Banks)的角色,負責各種金融商品的造市(Market Making),提供次級市場的流動性:希望能買在買價bid、賣在賣價Offer,賺取價差 Spread作為造市者收入。

2.Buy side
買方購買賣方的金融商品,除了個人投資者,法人投資者根據資金來源有分為自有資金(如保險公司、退休基金)、外部資金(如資產管理、基金經理,賺取管理費用)、融資(如避險基金或其他投機者Speculators,賺取投資績效)

所以,產業中常聽到的Buy side/Sell side並非指金融商品的買賣方,Sell side提供的其實是市場流動性Liquidity,提供交易環境,一般不主動控制交易發生。而Buy side則消費流動性,通常是啟動買賣的那一方(決定買賣時機及商品),並付予價差以爭取購買權利。基本上,整個金融市場就像個蔬果供應鏈,分成了上游批發市場與零售菜市場,Sell side是菜販、Buy side是買菜的歐巴桑,菜販唬得口沫橫飛、歐巴桑不停殺價,在次級市場裡總是一片鬧哄哄的景象。


經銷市場 Dealer markets

在次級市場中,由於投資商品及投資人的廣泛,交易過程再分為更多的層級:債券、外匯等場外交易衍生性商品 OTC derivatives,協助撮合交易的稱Dealer,且通常擔任交易的一方(類似農產品自產自銷);公開市場如股票、期貨、選擇權等,投資人則可彼此交易,Brokers 經紀商在之中僅提供交易平台及執行交易賺取佣金,譬如你開戶買賣股票的券商(類似一般中盤商)。經紀商與交易所 Exchange 的商業模式都在於協助買賣方撮合交易。目前經紀的工作模式因大量的電子交易而式微,被交易撮合程式取代,僅在少數交易市場仍保留經紀人制度(如境外美元期貨及美股市場,仍是交易所內喊價經紀人與電子平台制度並行),工作情景是一群人在交易所裡像瘋子一樣比手劃腳並激動地嘶喊著,口語及數字反應要極快、正確度要高,步調非常緊湊,績效以交易撮合量及價差評估。


誰在意市場漲跌?

Buy-side。菜價漲跌時,唉唉叫的總是菜農或消費者,菜農的菜乏人問津、歐巴桑邊買邊罵,但是菜販可以隨著市場人氣調整進貨:Sell-side 如Brokers經紀商從不持有部位,其實沒有曝露價格風險;Dealers 則希望沒有曝險,然而累積商品部位可能不會完全抵銷,只能盡量做到零風險 risk-neutral,部位管理也使 Dealers的工作更複雜而須仰賴程式人才。


節自:米卡 / 金融人超求職術

#金融市場職缺


Image by Gerd Altmann from Pixabay

職涯導航